自今年9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一改此前不断下跌的走势,持续走强。10月15日广交会开幕首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更首破6.26关卡,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然而,10月2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即期以日间波幅上限6.2417元作收,再创历史新高。近期人民币连续走强后,美元抛盘踊跃,导致人民币扩大日波幅至1%以来首次触及区间上限(即“涨停”)。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称,从即期汇率看的话就是美元抛盘压力太大。而银行交易员则称,从交易情况来看,市场情绪偏向人民币走强。客户唯恐美元继续下跌,开始大量卖出积累的美元,银行头寸居高不下不愿意留美元,令人民币当日以涨停收盘。
历史数据显示,短短三个月时间,人民币的累计涨幅已约2.4%。如此较大波动程度在以前并不多见。分析人士表示,央行今年多次强调要增强汇率浮动的弹性,未来人民币波幅或继续扩大。
外贸企业普遍承压多种举措应对升值
从广交会上获悉,人民币的升值给已经身处外需疲弱、成本上涨等困境的广交会参展企业,带来了另外的压力。部分企业表示,涨幅已经直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我们发货的时候,汇率还是6.3的水平,现在已经处于6.2的水平了。人民币的升值直接把企业的纯利润空间给压缩了。”青岛百特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表示。
而东原厨具外贸经理胡颖超则具体测算出了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该经理表示,以一台40美元的榨汁机为例,一年下来汇率变动少赚去的利润大概是21元,企业还是受到了不小冲击。
自15日开幕以来,本届广交会反映出的外贸形势并没有好转,部分企业身处外需疲弱、成本上涨等困境。在此种情形下,企业对汇率的波动尤为敏感。尤其是利润空间已较为微薄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
经营工具的广东歌尊臣贸易公司代表徐宏华表示,进入下半年以来,企业的订单后劲乏力,各个主要市场订单也出现了下降,即使是之前形势较好的新兴市场也不能例外,因此汇率即使稍有变化,企业也感觉有压力。
针对当前的汇率波动,部分参展企业已经利用金融工具等方法规避风险。格力集团海外销售公司助理总经理欧阳俊说,近期人民币对美元重拾升势,考虑到当前国际形势,大家对此有心理准备;经过这两年,企业在采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上也积累了经验,感觉是能够应付的。
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稳步推进
当前,在企业使用多种规避汇率风险的渠道中,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接受,已经成为规避汇率风险的保险办法之一。
在广交会第二期上,采用人民币结算的采购商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东南亚。如伊朗、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一位来自香港贸易公司的采购商一个月前刚刚完成了一笔数额不大的人民币结算,支付给广东的一家玩具厂。他表示,近两三年来要求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供应商在增多。
另一名来自己香港贸易公司的采购商DANKAJ则认为,对于境内出口企业而言,使用人民币结算是很具吸引力的方案。因为美元在贬值,而以人民币结算除了能规避汇率风险还能锁定成本。DANKAJ表示,该公司以人民币结算的数额比例由去年的20%上升至今年的40%。
对此,渣打银行亚洲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观点认为,中国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的占比明显提升。今年7-8月,这一比例从上半年10.7%的均值,升至12.3%,且上升的动力来自于实际企业需求而不是套利机会。许多欧洲和亚洲客户正在从用美元结算转为用人民币结算。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05万亿元。其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分别累计发生1.42万亿元、6267亿元。
25日,在广交会的中信银行“外贸企业新型金融服务”专场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刘秋茹表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她表示,使用人民币结算有以下五大优势:一是有国家政策支持;二是企业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特别是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对于出口企业来说,采用人民币结算可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三是企业可减少汇兑成本,节省交易费用;四是企业可进行人民币融资,加快资金周转;五是业务操作流程更加简便。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民币结算仍有不少阻碍。部分企业表示,在出口东欧、非洲等地区时,美元仍然是主要的交易货币,而且对方国家缺少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清算行,因此仍无法实现人民币结算。
此外,国际采购商对于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认识与熟悉有待进一步加强。来自美国的采购商苏金水表示,他所在的公司已经参加了20多届广交会,至今一直使用美元结算。“不熟悉人民币结算是一个原因,因为人民币结算还没到成熟阶段,不熟悉的领域我们比较谨慎。”苏先生建议,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普及需要多渠道进行宣传。
然而,业内观点普遍认为,从趋势来看,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前景还是令人期待的。汇丰银行预计,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3将以人民币结算。报告调查显示,大多数内地企业出于财务便利和规避外汇风险而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