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国际需求减少、用工成本上涨、海外订单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的背景下,福州多家小微企业积极探索出口产品销售模式改革,依托多渠道循势应变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福州开发区图宇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员工15人,年出口500万人民币,主要生产一次性塑料快餐盒。由于意识到欧盟日益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以及该地区剧烈的运价波动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主动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将原先出口荷兰及时转向菲律宾、喀麦隆等亚非新兴市场,这些地区运费较稳定且环保要求相对较低,容易保持订单稳定效率,该公司新兴市场占有率从零跃升到约80%。
二是福州马尾君竹纸品厂,员工仅11人,以出口卫生纸、纸巾为主打产品,年出口值达到400万人民币。该厂为拓展销路,每天上线阿里巴巴诚信通网站、B2B电子商务网站,寻求商机,同时将产品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华人在全球开设的超市网点进行宣传,成功开辟了南非、赞比亚、坦桑尼亚等非洲以及智利、哥斯达黎加等南美洲市场,获得了30%的市场销售份额。
三是福州黑金刚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一线员工达50人、以生产出口涤纶毛毯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在今年订单减少15%的不利情景下,依托“广交会”、上海“华交会”获得市场信息,借助这两个交易平台,企业不仅主动出击、鼓足干劲多抢抓到10个订单,公司还通过产品创新即丰富产品花样、图案来吸引拉美等新兴市场客户,质优价廉使企业在逆境中获得新商机。
上述小微企业能在竞争剧烈的买方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受益于充分利用并善于抢占网络平台,先人一步将产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二是敢拼会赢,寻求突破,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积极开拓非洲、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三是主动出击,充分利用交易会、商务网站获取市场信息。四是注重创新产品,用质优价廉吸引客户。(福州检验检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