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载重5.2万吨印度铁矿的“ANNA-ELISABETH”轮因受原靠泊码头靠泊档期影响,在锚地滞留了数天后,为避免巨额滞期费,计划改靠福州罗源湾狮岐码头。但由于船舶已超过狮岐码头核定最大停靠5万吨的能力,经风险评估,只有利用涨潮靠泊时短短两三个小时完成抢卸,才能减少船舶吃水,确保船体和码头安全。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开卸货物,保障该轮顺利进行抢卸,应企业和码头的申请,福州检验检疫局大胆先行先试,特批在外锚地实施水尺鉴定,为此,福州检验检疫局采取了两大举措:
一是密切配合。主动沟通协调收货人、代理单位和码头企业,理顺鉴定过程的作业配合机制,并落实作业安全保障措施,对现场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预判和做好预案,确保鉴定过程工作不乱、无缝衔接;
二是科学鉴定。提前掌握船舶、货物以及锚地自然环境等资料,结合风浪状况和鉴定作业需求,科学利用潮期实施现场作业,现场鉴定人员通过提前就位、提前制定鉴定方案,认真实施,反复核对,科学鉴定。
为了确保安全和工作质量,福州检验检疫局花费了近通常双倍的时间,即6个小时顺利完成了水尺鉴定,为该轮挤出了4个小时以上的抢卸时间,直接为企业节约了近10天的滞港时间和约50万元人民币的滞期费,同时还满足了钢企用矿的迫切需求,间接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支持了罗源湾临港工业的发展。(福州检验检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