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是福州检验检疫局辖区传统出口大宗商品之一,形成了年出口额近15亿美元,涵盖上下游五百多家企业的产业集群。福州检验检疫局从2012年开始针对受国际经济形势造成的产业低潮,转变检验监管模式。通过“交叉监管”、“电子化手段”创新开展企业日常监管工作,力求做实日常监管工作,提升检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跨辖区“交叉监管”。在福州检验检疫局范围内,组织不同部门监管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监管小组,对出口鞋类企业实施跨辖区交叉监管工作,客观地评估与验证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一方面对企业质量管理起到促进和提升的作用,另一方面强化监管结果的运用,把日常监管的结论作为企业报检单放行、调整检验监管措施、企业升降类的依据,实现重检验到重监管的工作重点转移。起到对企业质量控制情况和企业的促进作用。
二是“电子化”出口鞋类日常监管工作。深入运用“集中审单系统、电子监管系统”,实现监管任务分配电子化、监管项目设置个性化、监管记录便捷化、结果判定规范化、后续跟踪精确化、分类管理动态化等“六优化”,将日常监管的影响力贯穿于整个检验检疫工作流程中。
三是联动“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将日常监管不符合项与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应用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及信用等级评定规则,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第一人意识,促进整体安全意识的提升。
四是帮助企业在技术改造创新上做文章。通过高新技术加快提升和改造传统简单的加工组装,由“沙滩拖”到“时装拖”,由“低档皮鞋”向“劳保鞋”转变;持续开展“双打”活动,保护辖区“白鸽”,“浩博”等自有品牌健康发展,杜绝“假冒伪劣”,确保“双打”工作取得实效;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技术信息支持。收集整理对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鼓励企业在外投资设厂,积极开拓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等新兴市场。
2013年以来,鞋类辖区出口批次12201批,货值3.5亿美元,货值同比增加6.7%,产品平均单双价格增加约23.5%。(福州检验检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