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165个基点,报6.5010。3月12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6.90,按周跌0.16。而上周五中间价报6.4845,在岸人民币上一交易日收报6.5036。
3月初,因美元指数快速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开始贬值。市场开始有“人民币升值或接近尾声”与“人民币将大概率贬值”等声音出现。
人民币升值走势接近尾声
美元以坚挺的走势结束了上周的旅程,收于91.6703。截至北京时间3月15日12点30分,美元指数报91.6759。
“经济层面,受疫苗大规模推广及多轮财政刺激支持,美国经济复苏弹性远超欧洲。央行层面,伴随美国经济前景持续向好,美联储对宽松货币的态度已经从积极转向‘暧昧’,而欧央行持续释放鸽派信号、并在最新会议中承诺将加快购债速度。”赵伟补充说。伴随美欧经济走势及货币政策预期分化,美德利差持续、大幅走扩,由此支撑美元进入强势通道。数据显示,10年期美债利率由年初的1%左右加速上行至1.6%以上。
中美利差缩小
兴业研究预计,美债收益率仍将继续上行,收益率进入配置区间后将有助于美元指数反弹。短期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磨顶”,后市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可能波动区间范围扩大,但无碍其区间震荡行情。对于美债收益率的外溢效应,赵伟认为,国内债市近期以震荡为主,并未对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产生“过激反应”,反映出市场对两国经济的预期不同。“美国2月的经济数据较强(非农就业数据、制造业PMI等),叠加美国新刺激法案顺利推进并且美国民主党控制两院使得后续推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可能性大增,美债利率或趋势攀升,短期中美利差大概率继续收窄。”金信期货研报称。在美联储货币政策维持宽松、中美利差下降的背景下,外资继续增持人民币国债、政金债,减持同业存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