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后,由于鳗苗大丰收,“苗荒”现象有所缓解,日本鳗苗每尾最低至4元左右,往年未投苗或养殖减少的鳗场,纷纷继续扩大投苗。根据各地鳗鱼协会的估算,福州地区2014年鳗鱼的投苗量35吨左右,广东投苗量 15吨,加上江西等地区的投苗量,全国投苗量超过60吨。预测2014年底养成可出池原料鳗福州地区在17000吨左右,全国产量可超过30000吨,鳗鱼价格也剧烈下跌至现在的8万元/吨左右,鳗鱼产业危机显现:
一是增量不增效的情况加剧。随着本年度投苗的鳗鱼出池,鳗鱼原料充足,原料鳗的价格已剧降至8万元左右,出现鳗鱼养殖增产不增收现象,进而影响出口烤鳗价格。据我们在全国进口鳗鱼苗养殖最大基地长乐调查,2014年1-11月,出口烤鳗3044.2吨,8458.1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重量增长9.2%,货值却减少2.1%。
二是价格剧烈波动影响出口。今年以来出口鳗鱼原料已从去年的最高20万元/吨左右跌至现在的8万元/吨左右。出口商为防范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影响,出现减少生产降低出口库存现象,而进口商也出现因价格波动减少存货愿望,导致今年下半年以来出口数量出现下降,据中国海关统计,下半年以来出口鳗鱼产品数量逐月减少,如九月份我国仅出口烤鳗1858吨,比8月份减少16%,比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
三是出口主要市场货币贬值影响出口。如近期日本、俄罗斯等鳗鱼主要贸易货币大幅贬值,受此影响,进口商为了防范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普遍减少了订单。长乐聚泉食品有限公司、福州福泉食品有限公司等长期从事对日出口烤鳗的企业,近期几乎没有来自日本的订单;福建省梅花水产加工厂反映俄罗斯客户因进口成本上升、原有进口产品因卢布贬值导致销售价格提升而产生库存,要求已签订单暂缓生产。
四是密集复工加大产品安全风险。由于鳗鱼原料充足价格低廉,烤鳗加工业出现回暖,或利用原有停产烤鳗生产线恢复生产,或原先外迁企业开始谋求回流本地。新复工烤鳗厂和利用原有生产线均面临设备检修维护、人员上岗培训、安全原料选择等诸多问题。这些情况无形中增加出口产品的风险。如福州一烤鳗企业1批出口日本烤鳗就被日本通报检出大肠菌群超标。
五是鳗苗需求问题将进一步影响鳗鱼业发展。继2010年欧洲鳗被列为濒危物种后,2014年6月12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日本鳗列入濒危物种的红皮书目录,成为第二等级“濒危物种”,一旦列为禁止贸易的濒危物种,日本进口鳗鱼量将会大幅减少,对我国鳗鱼产业将是重创。苗种匮乏已迫使周边国家和地区鳗业严重萎缩甚至趋向退出。如中国台湾曾经是鳗鱼加工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90年代初,年产量最高峰曾达到58000吨,占整个日本市场的55%,但2000年以来,随着日本鳗苗日益短缺,而我国大陆欧洲鳗鱼养殖技术的成熟,中国大陆鳗鱼规模已占绝对主导地位。现中国台湾、韩国鳗鱼年产量总和仅约4000吨。
针对上述鳗鱼行业可能出现的新危机,检验检疫部门建议:
一是建立更为稳定的鳗苗贸易关系,加强鳗鱼养殖新品种的习性研究和技术指导。加大对美洲鳗加工、蒲烧、调理技术的研究,并加强宣传,使日本等国际市场消费者接受美洲鳗产品。
二是稳定政策措施,支持鳗鱼加工出口企业。由于鳗业的基础资源靠进口,终端产品靠出口,事事都涉及国际竞争,前进道路相当艰难。克服鳗业危机,必须实行鳗鱼品种替代,改革传统结构和生产模式。这是一项全新的工程,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关心和支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和推动鳗业的持续发展。
三是合理控制产量,维护产业健康发展。鳗业的转折,不仅体现在养殖品种的改变,在经营模式、生产技术、加工出口上也要进行相应改变。“以规模取胜”的历史已经过去。新的起点上,应更新理念,推行工厂化养殖,走节能环保的新路,从技术、安全、效益上狠下功夫。避免企业间盲目竞争、互相压价的现象再度限生,实现养殖、加工、出口贸易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