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福州口岸进境大宗粮谷总批次47批次、重量105.92万吨、6.46亿元,同比增长17.50%、33.24%、49.18%,其中进口大豆38批次、81.42万吨、4.86亿元,同比增长5.56%、19.23%、32.63%;进口油菜籽9批次、24.5万吨、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5%、119%、141%。截获检疫性疫情17种类、164种次,增长6.25%、0%,疫情总种类265种类、2195种次,增长28.02%、25.07%。
针对进境大宗粮谷特点,制定多项措施,提高进境粮谷检验检疫监管。一是植检、卫检、检监等多专业协作,形成合力,提升口岸检疫实力,全力提高通关速度。采取“白加黑”和“5+2”的工作模式,尽力缩短时间,加快通关速度。1-7月,在人员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仍然为大豆企业加班72人次,1000多个小时。二是加大船检查验力度,提升疫情截获能力。针对夏季是疫情的高发期,入境船舶易滋生蝇、蛆,并藏匿蜚蠊的特点,加大查验力度,尤其是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入境船舶的查验,防止有害生物传入。船检截获疫情5批次,8种类,9种次植物疫情。三是加强质量分析,及时总结疫情发生的规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工厂检疫设施建设、管理体系、产品进口审批、检验检疫、企业后续监管等各方面,注重倾听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国家或福建省急需的大豆、油菜籽等大宗散装粮谷,通过对定点加工存放企业实施备案管理,简化每次检疫审批前的现场考核程序,缩短检疫审批初审时间。四是严格规范检验检疫监管规程,抓好疫情和有害物质防控。对大豆进境港口、接卸码头、运输沿线、定点加工厂和仓库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有害杂草监测调查工作,截获检疫性疫情17种类,增长6.25%,164种次,增长0%,疫情总种类265种类,增长28.02%,2195种次,增长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