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5.5万吨菲律宾进境的红土镍矿实施现场检疫时截获毒隐翅虫活虫。毒隐翅虫体内含有隐翅虫毒素、拟隐翅虫毒素、毒隐翅虫酮3种强烈接触毒素,为强酸性,触及皮肤可导致皮炎,出现痒红肿痛、水疱、液疱等强烈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头痛、地热及附近淋巴腺肿大。福州检验检疫局已对相关批次进境红土实施检疫除害处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矿砂的需求越来越大,进境矿砂数量大幅增加,2012年,福州局辖区进境红土镍矿的数量达360万吨。与此同时,进境矿砂携带植物疫情、土壤及垃圾的风险日益凸显。这些情况大大增加了矿砂进境后长期堆放或运输撒漏造成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专家分析认为进境矿砂已成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一个新途径。
据调查,目前我国红土镍矿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携带疫情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进境红土镍矿的原产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皆为热带气候,动植物、微生物种类多样,其中大量物种为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这使得进境红土镍矿携带的疫情较为多样化;二是红土镍矿为地表矿,当地开采条件较差,开采过程是直接移除地表植被后开采表层粘土状矿土,极易携带植物种子和根茎等检疫物;三是国外一些管理混乱的进口矿区甚至在矿中夹带了一些其他废弃物,损害了国家和企业利益甚至危及人民身体健康。
进境产品的疫情疫病防控关系口岸安全、农业安全、生态安全,福州局高度重视进境红土镍矿可能携带疫情的问题。为有效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随进境红土镍矿传入扩散,福州局组织专题会议,对进境红土镍矿年进口量及来源国家、进境红土镍矿携带植物疫情的特点和传播方式、镍矿进境后长期堆放或运输撒漏造成疫情传播和扩散的风险、贸易企业的状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加强口岸各红土镍矿堆场的巡查力度,定期巡查,加强集中检查进境红土镍矿的堆放场所、进境码头、装卸地点、运输沿线以及冶炼厂周边环境,重点是堆放时间超过3个月的矿砂堆场。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安全,有效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随进境红土镍矿传入扩散。